4月6日,A股高開后逐步走低,午后股指止跌企穩,尾盤進一步收窄跌幅。行業方面,船舶、造紙印刷、機械、化肥、玻璃陶瓷、汽車等漲幅居前;題材股方面,氫能源、低碳冶金、燃料電池、HIT電池、油氣設服、數字貨幣、光伏建筑一體化、碳交易等漲幅居前。輕指數重個股行情又現,大盤繼續震蕩筑底,建議把握調倉換股機會,對超跌反彈的核心資產股注意減倉。
核電板塊6日盤中震蕩拉升,首航高科、天沃科技、華西能源、中廣核技等漲停,金通靈漲逾8%,合金投資、中船應急漲逾5%。
據報道,“十四五”規劃不僅提出“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建設一批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而且列出了未來五年核能產業需要重點建設和推進的項目“計劃表”,體現出國家對核電發展節奏、技術路線、產業多元應用、廢物處置等關鍵環節的部署。
川財證券指出,隨著十四五規劃對國家層面核能利用政策的定調,核能作為煤電的最佳替代者,行業景氣度將穩步提高,未來應用趨勢多元化。目前,我國核能產業鏈體系已經較為完整,建議關注核燃料循環領域、核電設備制造領域和核電運營以及核技術應用領域。核燃料循環相關標的:應流股份(中子吸收材料)和海默科技(乏燃料處理); 核電設備制造相關標的:上海電氣(核島主設備)、江蘇神通(核級管路)、中密控股(核級泵機械密封)、通裕重工(乏燃料運輸)、東方電氣(核島主設備); 核電建設、運營以及核技術應用相關標的:中國核電(核電站運營)、中國核建(核電站工程建設)和中廣核技(核技術應用)等。
更多軍工企業的業績爆發靠的是“內力”,尤其是在航空制造業領域。從歸母凈利潤絕對值上看,排名前10的公司中航空制造業公司占據7席,航空系統的中航沈飛、中航光電、航發動力、中航機電分列第2至5位,歸母凈利潤均超過了10億元;中航西飛、中直股份、中航電子也位列前10,歸母凈利潤都超過了6億元。
細分來看,無論是主機廠還是裝備制造商,整個航空制造產業鏈呈現出一派火熱的景象。主機廠方面,中航沈飛、中航西飛、中直股份和洪都航空4家航空主機廠業績都表現不俗。尤其是中航沈飛,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73.16億元,同比增長14.96%;歸母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68.63%。
市值超過3000億元的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正式入局氫能的消息今天上午引爆市場,除了隆基股份盤中大漲超過5%外,A股市場氫能源概念股也集體飆升,并掀起漲停潮。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氫能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建設脫碳社會的重要能源。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紛紛制定氫能路線圖,加快推進氫能產業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布局。氫能產業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2019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1805億元。盡管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氫能投資金額仍有1600億元,市場對于氫能產業依舊充滿信心。
“碳中和”或引發新一輪供給側改革 水泥板塊投資只需緊盯龍頭股
隨著“碳達峰”與“碳中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碳中和”概念股近期表現異?;钴S。不過,作為中國“碳中和”之路主戰場之一的水泥板塊,近半年表現卻不盡人意,核心原因在于去年下半年開始煤炭價格與水泥價格之間價差不斷擴大,引發投資者對成本壓力的擔憂。
不過從當前時點來看,水泥龍頭仍是A股中少數有估值性價比的核心資產:短期來看,超高股息率疊加再通脹交易屬性,板塊內個股或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而從長期來看,“碳中和”或將是一輪全新的供給側改革,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不可逆轉,龍頭公司將脫穎而出。
數據顯示,上周(3月29日至4月4日),各機構(含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保險公司、海外機構、QFII等)共對135家A股公司上市公司合計進行3058次調研,調研總數較前一周增加了約27%。
在全部獲機構調研的公司中,邁瑞醫療共獲得726家機構的調研。其中,有112家基金公司、51家證券公司、167家陽光私募、42家保險公司、203家海外機構和11家QFII參與了周內對邁瑞醫療的調研。從邁瑞醫療行情表現來看,上周,邁瑞醫療區間漲跌幅達5.58%,截至4月2日的總市值約4954.55億元。
今年年初以來,多品類半導體產品價格持續上漲,需求加速回暖、晶圓產能緊缺的行業景氣上行周期仍在演繹。東莞證券也表示,受益于下游消費電子、5G通訊、服務器和汽車電子的旺盛需求,疊加外圍多重因素影響,全球晶圓制造產能持續緊張,產品交期延長,行業景氣度高企。
企業業績佐證了行業景氣度。根據數據,在42家已披露2020年業績報告的半導體及元件企業中,34家實現歸母凈利潤正增長,占比超8成,通富微電、士蘭微、中芯國際等10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漲幅超過100%,尤其是通富微電,歸母凈利潤同比上漲達1668.04%。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150)